一位交大土著的交大上岸经验帖
一位交大土著的交大上岸经验帖
二哥评语:很真实,上交大的考研,原来这么羞耻,但学霸确实不一样,准备时间是真的短。
原文发表在辅导员娘亲
今年 7 月份,随着双选系统上确定导师结束,我的考研历程也彻底结束了。很多同学想了解我的备考过程,也有很多同学想知道我为什么要选择考研,以及我是如何选择专业的。在此我将简单介绍我的心路历程与考研过程。
01 为什么考研
进交大时我想,能保研就保研,不能保研就本科就业,不想考研或者出国。
大类招生平台预分流的时候分到了不想去的专业,当时专业排名还够保研,但是后来转专业了,保研就显然不够了。对我来说,能在交大毕业就不错了,更何况成功转专业,已经达到我的预期,因此保不上研也不是什么很难过的事情。
16 年的时候互联网风头正盛,我也想着本科就业去 BAT 等大厂。但是后来到了 19 年,感觉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上限了,互联网企业似乎发展遇到瓶颈了。各种负面新闻也逐渐传出,什么 35 岁退休、996 之类的让我感到很害怕。
这时我就在想毕业走选调生感觉不错。然后我就去查一些省市选调生的招录条件,结果发现很多都需要硕士学历。
所以种种原因还是想要个硕士文凭,最后还是选择了考研。
02 初试
4 月我就买了考研数学复习书。但是当时大作业繁忙,而且我觉得太早复习很丢人,当时没有开始复习。5 月准备大作业和学科竞赛,6 月回家参加高考招生,7 月继续准备学科竞赛,8 月上旬回家练车。期间抽空看书,没有正式开始复习。在 8 月中旬我才正式开始复习数学。
这期间买的书有:
张宇高数 18 讲(5-8 月中旬陆续在看,1~2 天一章)
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(8 月下旬,1 天 1 章)
王式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(8 月下旬,1 天 1 套)
张宇 1000 题(8 月下旬开始做,一直做到了国庆节才做完)
等到 9 月开学,我就正式进入状态了。因为我总觉得交大的学生考研很丢人,在图书馆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我的资料。等到保研结束之后,图书馆准备考研的人就多了起来。
之后这一学期,我基本上的学习时间为:8:30-11:30,14:30-17:30,19:00-21:00。
我从一开始到 10 月下旬一直没想好考信安还是考 CS,9 月还是按照考信安准备,买了王道的计算机网络辅导资料,在国庆节结束时基本上把这本书看完了。
到了 10 月下旬,电院研教办网站公布了今年的考研招生名额。我一看,计算机系的名额扩招了不少。我觉得考 CS 有戏,经过 2 天思考后选择改考 CS。这样我就加购了王道的剩下 3 本辅导书。
这段时间买的书有:
肖秀荣精讲精练(国庆后开始看,看到 10 月下旬)
肖秀荣 1000 题(和精讲精练一起做)
王道辅导全套(10 月下旬开始,到 11 月下旬)
张宇数学真题(国庆节后一周开始,1 天 1 套)
英语真题(1 天 1 套)
11 月开始就开始按资料书出版的时间来安排了。重心基本上在政治和专业课了,期间每天背肖秀荣政治小本本,1 天 1 节,数学做张宇 8/李林 6,专业课每天 1 套真题,英语每天背一篇作文。最后 12 月就是肖秀荣 8/4,张宇 4,李林 4,王道模拟题。
考完后觉得,政治似乎肖秀荣发挥不怎么样,肖 4 押题并不是很准,还好我 11 月背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。最开始就有人说偶数年数学很难,我最开始不信,直到考场了见到了真题心态已经炸了。考后我就一直没有对答案,直到成绩出来。
03 复试
2 月 20 日成绩出了,政治 71,英语 73,数学 102,专业课 114,总分 360。我想比去年分数线高 20 分,肯定能进复试。最开始还准备了几天机考,后来迟迟不公布复试线,我就暂停准备复试了。
等到 4 月 28 日电院放出了复试线,学硕继续扩 4 人,学硕 347,专硕 357,果然进了复试。计算机系也进行了复试办法宣讲会,复试主要是手写代码,英语对话,中文交流三个部分。
我被安排在 5 月 15 日,在这之前基本上就没有怎么准备复试了。在 5 月 15 日当天我是分组第二个,复试过程中代码没写完,感觉要凉了。
英语对话环节问了我的毕设,我就简单讲了讲。回到中文后又继续问毕设,然后问了我做过哪些项目,为什么要跨考等等。
复试后不久,据说计算机系给所有没过的人都发了短信让他们及时找调剂,而我一直没收到短信,但是还是有点不放心。
5 月 20 日,拟录取结果出了,我看到名单上有我,终于放心了。
不过,我的复试是真的低,总分在学硕录取名单里面排倒数。尽管如此,我觉得,分不在高,考上就行。
到了 6 月 15 日,计算机系又开了一次宣讲会,讲如何选导师。宣讲会的后一周各个导师就知道自己的名额。7 月 1 日-7 月 15 日双选系统开放,最后定了下来。
03 学硕 vs 专硕
我从最开始就是抱着考学硕的心态来的。
虽然交大在学硕专硕上区别不大(毕业条件不一样),但是我很介意专硕的名字。学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,专硕叫电子信息(大数据与计算机技术)。
我之前看过很多新闻,有的单位招聘会严格扣专业字眼,所以我很担心在专业名上出问题,因此选择了学硕。
更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今年计算机学硕扩招 3 倍,去年计划名额 5 人,复试线 340,复试 17 人,录取 12 人,今年计划名额 16 人,我想怎么也不会比去年分数线高,所以就放心报了。
结果今年分数线确实比去年高,不过学硕仅高了 7 分。最后复试又扩招 4 人,录取了 20 人。
很多同学觉得学硕名额少不敢报,或者觉得专硕毕业条件简单,就报的专硕。结果大家都这样想,导致今年专硕复试线反而比学硕高。学硕 347,专硕 357。
至于学费学硕 2w、专硕 8w,倒不是我考虑的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