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之前是一个Maximizer
我之前是一个Maximizer
两种生活态度
Maximizer这个词是我最近从导师口中学来的。他告诉我生活中有两类极端的人:第一类叫Maximizer,他们在面临选择前会希望最大化未来的收益(solve Bellman Equation?),在选择之后往往会因为失去的机会而懊悔;另一类人叫Satisficer,他们满足于既定的选择,即使结果是次优的也能乐于接受。我导师告诉我每个人都介于这两个类别中间,他判断说我应该更偏向于Maximizer。
介绍一下我自己
我是15级信息安全专业的杨超琪,本科GPA算是中上,TOEFL 102, GRE 327 还是 329 + 4.0, 有过一段UIUC的暑研,目前在UIUC读MS,有幸在第一年能混到RA。我一直在做科研,做一点empirical data mining的工作,MS第一年也尝试着做过比较偏theory的工作,比如matrix factorization和GCN oversmoothing analysis(欢迎cite 我的arXiv文章)。这个summer开始,我跟着另一个导师开始做新的方向:machine learning for healthcare,工具是GNN和Tensor Analysis,欢迎有兴趣的同学与我交流学术。
在MS阶段做科研拿RA
据我所知,北美research-based MS program不多,UIUC是一家,University of Wiscoin-Madison是另一家(需要进一步确认一下)。美国的硕士和国内的硕士定位不太一样。国内的硕士有论文要求(似乎清华开始着手取消唯论文主义了,但是我交应该还是有,名义上得一篇一作C才能毕业,好多实验室甚至提高了标准,改到一作A或B了)。国外的硕士绝大部分就是作为一个SDE工作前的准备,名曰:professional program。想直接工作那就申请MS,想做科研,那就申请PhD。其实可以理解,读完1年半或2年的MS program在科研上很难有所产出。
- 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做科研,拿推荐信,未来继续申请博士,那么很容易,可以申请任何学校的MS。进入那个学校以后,去联系喜欢的老师,大概率是可以成的,因为从教授的角度来讲:一个免费劳动力为何不收?(事实证明,绝大部分做application的组是很需要免费劳动力的,比如我们组,本科生占整个组一半)但是有一弊端,就是导师很容易把你当本科生使唤或assign给PhD用,当然也看导师人品和你自己的应事能力。
- 如果目的是拿(research assistantship)RA,那稍微有点难。UIUC的RA是MS和PhD一样待遇,不需要交学费,每个月同样的工资(这么一想,感觉好像挺赚的)。总之,有一条比较可靠途径是第一个学期找个组免费干活,第二个学期或许可以混到RA,前提是得努力干活,让人家觉得你做的东西比PhD还多,你懂的。但我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的传统(我知道另外UBC是可以的)。如果是想在刚入学就拿到RA,那就得研究方向非常match了,得让导师感觉到你可以有PhD一样的产出(只能 1.暑研;2.本科就有挺多文章; 3.遇到一个很有钱的老师)。从导师的角度来讲,花一样的雇佣金(RA),我可以雇一个PhD,为何要收你个MS,产量一般来说是在后几年比较高,我资助你读完MS,你啥都没做出来就毕业走人了,这投资不值。
本人MS第一年及之前
实不相瞒,我的MS是从PhD降录的。整个故事可以一讲:暑研后,导师A(跳的组比较多,得排个序)给了我巨大的信心,我膨胀了,申请季只申请了top8 ML PhD(作为一个Maximizer,有了UIUC保底,我决定就不花冤枉钱了)。之后发现导师A其实近些年都没申到funding,2月份才告诉我funding有点问题。。。我翻了翻白眼,感觉要失学了。ex决定去港大,我也由于失学焦虑,打算放弃美国了,于是过完年就飞到深圳去联系港科的杨强老师了(他在webank这儿)。杨老师还蛮喜欢我,他说虽然过了DDL了,但是可以录!那天晚上导师A也联系我了,说让我去考个TOFEL口语24,不然只能转research-based MS了。对TOFEL深恶痛绝的我决定直接放弃TOFEL,我接受了MS。那一段时间,港科的PhD和UIUC的MS真的是让我纠结了很久,港科PhD太香了啊,不用异国,住海景宿舍,大概4年毕业,毕业以后跟着杨老师混必风生水起,说不定还能搞搞大数据金融!可是美帝的学位也蛮香的,毕竟生源更好一些。直到有一天,看到UIUC群里一PhD(现在的师兄)在招本科生,感觉他们组项目跟我本科research太match了,我给他老板发个邮件示好。他老板(也就是我现在的老板,叫导师B)直接给assign RA了,没有给我skype过,也没有问过我任何情况,也没有再回过我邮件。。。总之RA是给了。之后ex一直跟我闹矛盾,我一冲动就拒绝了杨强老师的好意,也感谢导师A把我推荐给MS program,并告知说我有了新的金主爸爸,这才开始了UIUC的旅程。直到来了UIUC,才发现,导师B是真的有钱。
在MS的第一年,跟着导师B,我的生活就是由project(30%)+ 科研(20%)+ 上数学课(20%)+ gym(10%)+ 玩摄影(10%)+ 其他(10%)组成的,非常充实。我最终的目的还是想完成PhD,计划是先把论文数量攒起来,有了安全感,然后再发高质量的文章。但我渐渐发现导师B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:我本人是一个比较会想idea的,大家也知道现在DM/ML的中稿,论文写作+该方向的novelty是很关键的。我清楚地知道,我所需要的导师是了解该方向比较前沿的工作,能评价我的idea在这个领域的novelty,能在论文写作上指导我如何去fit该领域的style,剩下的活,我都可以自己干。导师B个人是又努力又聪明又成功的(是我认识的最勤奋踏实的人),为人低调,各种头衔,citation也很高的,钱的问题从来不用我们操心,跟他交流也完全没障碍。但他比较在意的一直是项目(software),同时他的老本行不是我目前research的领域,第一学期,在项目之外,其实我非常积极,一直在push导师B,问他对这个idea的看法和建议,问他我未来可以做点什么相关的方向(这个时候,research是我自己找的,比较ad hoc)。我跟他聊research的style一般都是先给他讲懂我在搞什么问题(他理解能力是真的好),然后他往往力所能及给我提供帮助,并往往能给予我很高的评价,但是我paper却一直中不了。我在想可能是我自身能力不足。第二学期,我更加努力地搞科研,他倒开始push我做项目了,我项目是做了,科研也做了,可是paper还是中不了。我肯定了如果没有本领域的导师指导,即使是身为ACM Fellow的导师B帮着我死磕文章,也没软用,归根结底还是我太弱了。总之,我很感谢导师B,他已经在尽力帮我做research了,可是最终我觉得还是不太对头,有点事倍功半的感觉。我最终还是认真找导师B聊了聊,并真诚感激了他。导师B跟我谈心,告诉我世界上有两类极端的人,一类人是Maximizer,另一类是Satisficer,说我可能更偏向于Maximizer,最后他的总结说得我都快哭出来了:You are super creative, it would be great if you want to stay, you can also go and find another advisor. But of course, I will be sad if you leave, I am also a human being, right. Anyway, whatever makes you happy or fits your goal better, just do it。那一瞬间有一种想在导师B组里干一辈子的冲动,但最终还是归于理性。我联系了导师C,他也愿意给我RA。虽然在导师B组里毕业应该很容易,虽然导师C没有导师B的各种头衔,我还是打算听从内心,试一试。我目前是拿着导师B的工资,帮两边都干着活,下学期应该就无情告别了,sorry。
说这么多,只想用自己的经历来指出一些事实。(1) 申请季,能申多少还是得申多少,口头的offer千万别信,我差点就没书读了。(2)人的命运真的得看历史的进程,去年暑假开始HK就出事了,港科被砸的非常非常严重,我要是当时去了HK,现在估计已经退学保平安了。不过我来了美帝,也是一言难尽,在家持续性自闭。(3)关于选导师,match是真的重要,虽然我导师B是fellow,虽然他经常当各种会议的chair,但是我还是过得比较憋屈,有种能力无法施展的感觉,当然自身比较菜也是个原因。(4)我没资格说博士期间,毕竟我还没读博士,graduate科研期间,跟组里的学长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还是很有必要的,我感觉我这一年跟组里人基本上没咋交流research,聊的都是其他方面的东西,导致科研不顺。(5)想法其实还有很多,不知道从哪里开始,欢迎找我交流 chaoqiy2 AT illinois DOT edu.
一些生活上的建议
我感觉在美东美西读书的人过的都还蛮幸福的(当然也可能我只看了个表面),至少在美中会有点自闭,实在是美中大平原太空旷了。我建议各位可以考虑考虑整点爱好,给生活加点乐趣。我和一个在Google工作的同学交流过,他说湾区生活非常单调,虽然工资高,压力相对国内小,但是非常无趣,空下来只能买各种游戏机打。我本人是初中以后就一直没怎么打过游戏(初中作为班长带着全班男生打游戏,结果班里成绩下去了,他们把我供了出来说班长带头,我于是被通报批评了),大学偶尔打打吃鸡也是ex强烈要求的。过着自闭的quarantine生活,不打游戏的我在几个月前刚入手了一个xbox,真香。上学期黑五也入手了个单反,决定记录生活的乐趣。大家如果决定读博,决定做几年冷板凳的话,可以考虑整点爱好,毕。
Refer
关于申请准备,林茵同学之前有个知乎写得蛮具体的,大家可以看看:
- https://www.zhihu.com/answer/586795783